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正文

余红玉

女,心理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系主任,副教授,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教育背景:


2014年——至今,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问题的影响机制、心理疾病的干预评估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北京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民族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课题:


主持课题:

Ø北京双高国际人力资本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测验升级优化项目”(2023.12-2024.12)(HX2023186)。已结项。


Ø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五位一体模式培育教育硕士优秀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为例” 2022.01-2023.12)(GRSJYGG004)。已结项。


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2015.12-2019.10),(课题批准号:CMA150131)。项目名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对学生认知、情绪及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已结项。


Ø 中央民族大学2020 年度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课题“民族之间想象接触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展”(2020QNPY50)。已结项。


Ø 中央民族大学2020 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KC2099)。已结项。


参与课题:


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12-2014.12),(项目批准号:31170991)。



发表论文:


Ø余红玉, 徐鑫阳, 张晶. (2025). 校园排斥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Ø余红玉. (202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人文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第二十六辑.


Ø张晶, 余红玉, 王丹, 王静雅. (2022). 亲子关系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7), 14-18.


Ø余红玉,陈冠文,王小玲.(2021).想象接触对高校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现代交际(22),10-13.


Ø Hongyu Yu, Nisha Yao, Jijia Zhang, Bing Gao. (2019). Time-cours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culture-related cues in Mongolian-Chinese bilingual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3(6), 1483-1501.


Ø 余红玉, 宝音陶格套. (2018). 从内隐及外显蒙汉语言态度看文化适应——基于IAT的证据.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5(1): 152-157.


Ø 余红玉, 张积家, 王晓莹. (2018). 语言熟练程度对蒙古族小学生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 民族教育研究, 29(5), 118-124.


Ø 王晓莹, 余红玉. (2017). 蒙汉双语不同教学模式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 学科互动, 17: 76-79.


Ø 余红玉, 钱铭怡, 周鹏, 姚泥沙. (2016). 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调节作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2(3): 574-580.


Ø Wang X, Qian M, Yu H, Sun Y, Li S, Yang P, Lin M, Yao N, Zhang X. (2016). Social Anxiety and Interpretation Bias: Effect of Positive Priming. Psychological Reports, 119(2) 539–556.


Ø 余红玉, 钱铭怡, 姚泥沙. (2015). 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焦虑及认知偏差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 1124-1128.


Ø Nisha Yao, Hongyu Yu, Mingyi Qian, Songwei Li. (2015). Does attention redirection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 on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36, 52-62.


Ø Muyu Lin, Stefan G. Hofmann, Mingyi Qian, Shelley Kind, & Hongyu Yu. (2015). Attention allocation in social anxiety during a speech. Cognition and Emotion, 1-15.


Ø Yu H., Li S., Qian M., Yang P, Wang X., Lin M., & Yao N. (2014). Time-Cours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Positive Social Words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Social Anxiety.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42, 479-490.


Ø 余红玉, 李松蔚, 钱铭怡(2013). 社交焦虑者的自我聚焦注意特点(综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 147-150.


Ø 余红玉, 李松蔚, 钱铭怡, 王小玲, 杨鹏, 林沐雨, 姚泥沙, 陈斯琪(2013). 注意偏向假说及其在社交焦虑群体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 446-449.


Ø 姚泥沙, 李松蔚, 钱铭怡, 余红玉, 林沐雨, 王小玲, 杨鹏. (2013).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情绪启动效应. 心理科学, 36, 1106-1109.


Ø 姚泥沙, 李松蔚, 钱铭怡, 余红玉, 王小玲, 林沐雨, 赵欣. (2012). 社交焦虑个对正性面孔的解释偏差. 心理科学, 35, 1294-1297.


Ø 姚泥沙, 李松蔚, 钱铭怡, 余红玉, 林沐雨, 王小玲, 杨鹏. (2012). 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解释偏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6, 680-685.


Ø 李松蔚, 余红玉, 钱铭怡, 高隽, 王雨吟, 邓晶. (2011). 震后不同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创伤后症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 77-80.



书稿:


专著:


Ø 余红玉. (2020). 双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翻译书稿:


Ø 津德尔·西格尔(Zindel V. Segal), 余红玉译. 抑郁症的正念认知疗法(第二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1-1.


参与编写:


Ø 叶常青. (2012). 核生化突发事件心理效应及其应对(第9章及第10章). 科学出版社.


本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