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教育学院本科心理部于2021年12月13日13:30在丰台校区日新楼407教室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理剧成果汇报暨“心随影动,学以致用”心理微电影大赛。学院团委书记、21级心理健康课任课教师王小婉老师、21级班主任朱成晨老师出席了本次大赛并担任评委,同时,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还有各个参赛小组分别选派的代表。
活动开场
12:50,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工作人员提前到达活动现场,进行场地布置,桌椅摆放和幻灯片调试工作。
13:30,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林进文和巴合江·叶尔肯进行了开场主持,并介绍了奖项评选规则。
作品展示
第一部进行展播的微电影是《再见我的世界》。本片以身处抑郁状态的患者视角出发,采用内心和现实世界互相切换的展现形式,增强了观影人员的代入感,生动地表现出了外界对抑郁状态患者内心的影响和其难以言说的痛苦,结尾爱的救赎让观众感动不已。影片最后采用了开放式结局,字幕以“世界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种正常”,呼吁社会能够给予身处抑郁状态的群体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场的观众也有了深刻的思考。
第二部进行展播的微电影是《情绪孤岛》。本片以主人公小羊为主体,将小羊的五种情绪进行了人格化表达。小羊在遇到烦恼和难过的事情时常常选择压抑,影片通过对小羊情绪的矛盾描写,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中心思想:每个人都不应该是一座孤岛,心理异常问题一定能够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影片中对情绪的人格化表达形式新颖,观众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反响热烈。
第三部进行展播的微电影是《第三人称》。本片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情绪对比,深刻地展示了微笑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现代社会工作、学习、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微笑成了大多数人掩饰疲惫的工具。本片借微笑抑郁症患者的故事,衷心地希望同学们所有的快乐都发自内心,所有的微笑都是表达快乐的方式,而不是掩盖悲伤的工具。
第四部进行展播的微电影是《心灵捕手》。本片以家中破产、父母离异的学生视角出发,展示了朋友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的朋友是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会相伴左右,与你共进退,共患难。影片中贯穿着友谊、亲情,极具吸引力。影片最后,善良的“捕手们”走进了主人公心中,也走进了观众心中。本片号召我们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表现了青春的魅力和友谊的意义。
第五部进行展播的微电影是《孤木不成林》。本片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介绍了一位忙碌的团支书独来独往的大学生活日常。他就像“孤木”一样独自生长。本片以一种看似普通却独特的拍摄方式,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多个场景表现故事内容。影片的最后,“孤木”融入了“森林”,就像孤单的我们融入了热闹的大学生活。当我们伸出“关爱”的双手,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即融,友谊的“沛雨甘霖”也浇灌了“孤木”。青春热烈,少年鲜衣,愿你我在最美好的年纪,不做林外孤木,同成长、共奋斗!
最后进行展播的是《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本片从两个不同的家庭背景出发,展示了两种迥异的生活和教育风格。一方是高压,一方是轻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末嬉闹声引发观众深入思考。影片最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主人公之一崩溃服药,父母懊悔不已。揭示了如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父母过分“望子成龙”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现象,号召父母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让孩子多一份“诗和远方”。
评委点评
微电影展播后,朱成晨老师对各参赛作品进行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朱老师表示,心理微电影大赛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剧活动,更是同学之间交流的好机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各位同学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朱老师对本次心理微电影活动表达了高度赞扬,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增进同学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改善同学们的心理状态。
奖项颁布
接下来是奖项颁布环节。经过评委打分和民主投票,各小组都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以下是获奖名单:
一等奖
《再见我的世界》
二等奖
《心灵捕手》
三等奖
《情绪孤岛》
优秀奖
《第三人称》
《孤木不成林》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最佳男演员
孙浩鑫
最佳女演员
骆莹
最具人气奖
马桂婷
最具潜力奖
王瑞华
活动总结
颁奖环节结束后,王小婉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王老师对各位选手的心理微电影作品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分别点评了每个微电影触动人心的部分。王老师表示,每一个作品背后都体现了同学们积极向上、向善、向好的成长态度和价值追求和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原生家庭的思考,祝愿同学们能够用心地去面对生活、面对自我,用心地去关爱他人,积极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圆满结束
至此,教育学院21级新生“心随影动,学以致用”心理微电影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