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教育名师大讲堂 | 2022年第六期:张华教授讲《创造21世纪的理想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

学者介绍

教育学院邀请到张华教授为学院全体师生作题为 《创造21世纪的理想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的学术讲座。张华教授是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指导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指导组成员,美国富布赖特学者(FUL BRIGHTSCHOLAR)。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基础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荣誉主席。先后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上海“曙光学者”(2007)。张华教授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教师教育方向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现已出版学术论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译著7部。学术成果被广泛引用与转载,并多次获奖。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由高兵院长主持,教育学院师生以及校外教师和学生共计200余人在腾讯会议中聆听了张教授的讲座。



张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并呼吁各位师生能够多关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



然后,张华教授生动介绍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从2001年第一次课程改革到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改革从价值论阶段逐步进入了认识论阶段,从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再到强调“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在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基础之上,张华教授高度概括了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点,即“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在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的解读中,张华教授用具体的实例讲解了未来教育的定义以及未来教育观中所体现的课程体念,并提出我们教育者在面向未来中应该怎么做,引发师生的思考。在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解读中,张华教授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讲解了提出核心素养的原因以及什么是“核心素养观”。在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解读中,张华教授结合当前国内的研究现状,讲解了“理解性教学观”定义,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最后张华教授讲解了“跨学科学习观”的定义及种类,新课程怎样走向“跨学科学习”,强调了“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



张华教授以“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让教师创造着工作,让学校成为创造的乐园,这就是21世纪中国教育愿景”为结语升华了此次讲座的主题。

最后,张华教授还与参会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高兵院长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深受启发,并对张教授表示诚挚的谢意。此次讲座,师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引起了师生对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本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