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为促进青年学子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我校开展了2023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新时代,新征程。作为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学子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2023年教育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中“筑梦新时代”专题活动中共有26支队伍成功申报立项,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有11支队伍,“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有7支队伍,“道中华”调研与宣讲专题有6支队伍,“生态文明建设调研与实践”专题有2支队伍。教院学子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祖国各处彰显青年智慧,展现青年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
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弘扬伟大精神,增进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成员在布达拉宫的合影
“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调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走进拉萨市各街区,开展社会调研。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他们既参观了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也在街头采访了本地的居民,在这段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西藏的变化。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采访中的藏族老人、年轻人和本地商人
我院“赴北京市Z校调研民族高校隐性课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蕴:现状、问题与对策实践团”前往北京市Z校调研有关隐性课程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情况。经过调研分析,发现Z校在隐性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建设成效。具体表现在形成以民族博物馆为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良好物理空间,以锅庄舞为代表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制订了合理的制度机制,促进各民族学生平等发展。Z校多方面的建设成效为其他民族院校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对Z校学生的线下访谈实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与实践专题
奔赴绿水青山 发挥青年智慧
建设生态文明,增进人民福祉
共绘新时代画卷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宣传二十大生态文明理念相关内容,我院“赴长春调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情况实践团”成员积极响应号召,采用“线上规划、线下实施,探重点,寻全面”的调研方式,通过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开展调研。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调研长春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经验,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致力于探寻适合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提供方案。同时,深入挖掘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组织环保宣讲活动,利用所学知识为补齐相关短板提供解决思路。

前往雕塑公园调研宣讲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红色文化,百年传承
一端牵引过去,一端指向未来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
我院“赴延安市调研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职能发挥情况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开了有关党史宣传教育的调研。“看到很多小朋友们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党史、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内心很受触动。”实践团队成员如此感叹。革命热血播撒的红、军民相亲相助的绿、建党光辉历程的黄……延安记忆、红色精神依托革命纪念馆用心的布展,给参展人心中留下最鲜明、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纪念馆“初心永驻 使命相继”联展

毛主席亲笔题词石刻“实事求是”
我院“赴辽宁省沈阳市、葫芦岛市调研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秉承“让爱党爱国情怀厚植于心,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宗旨,深入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博物馆与葫芦岛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他们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面向不同目标群体收集一手资料,从成员自身、场馆工作人员、场馆参观者三个视角开展兼具客观与温情的实地调研工作,促进场馆继续完善自身,提高人民对党史学习教育关注度。
走进博物馆,体会党史的厚重与昔日的艰辛。从百年党史中读生生不息,从中华崛起中读日新月异。学史以明理,从厚重历史中感悟前路的艰辛,从血色丰碑中追寻前行的动力。

实践团到达调研目的地

实践团对馆内文物进行实地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青年子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