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实践风采|以实践之道,谱教院新章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有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才能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在2023年暑假期间教育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各个省份进行社会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教育学院共有21支队伍在“同心中华行”的实践活动中成功立项。其中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共有2支队伍成功立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共有7支队伍成功立项;“道中华”调研与宣讲专题共有4支队伍成功立项;“寻访京华”调研与实践专题共有4支队伍成功立项;“乡村振兴”专题共有4支队伍成功立项。


“道中华”调研与宣讲专题

赴无锡市梓旺新村社区开展“道中华”宣讲与调研实践团结合教育学专业特点,以讲促学、以学促讲,在暑期深入无锡市梓旺新村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宣讲会上宣讲团成员黄怡向社区青少年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及重要讲话精神。实践团以“道中华”公众号为载体,多角度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同时,实践团深入基层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及意义,不仅加深了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理解,也激发了宣讲团成员们的爱国情、强国志。

(宣讲团成员黄怡向青少年解读相关文件)

(宣讲合影)


乡村振兴专题

赴四川省西昌市调研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在暑期深入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探讨“非遗数字化”对文化振兴的促进作用。实践团采取赠送非遗纪念品的方式鼓励游客填写调查问卷,并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此外,实践团通过访谈与游客、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展交流,围绕“非遗文化传承新模式促进文化振兴”的主题进行探讨,共话“非遗数字化”、乡村振兴等经验。实践团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不仅深入感受了“非遗数字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同时实践团调研发现,当地也正努力搭乘数字化的列车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

(实践团成员围绕博物馆“非遗数字化”的主题开展访谈)

(实践团成员采取赠送非遗纪念品的方式鼓励游客填写问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

赴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调研苗族文化实践团在暑期前往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进行走访调研,前往蚩尤九黎城、罗家坨苗寨、郁山中学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团队通过深度访谈彭水文管所所长、鞍子镇小学校长、郁山中学校长,收集了详实的文字、图片、语音资料。彭水苗族文化展示馆打造VR线上博物馆,社会公众可通过链接访问;实践团以“以生为本、展教合一、寓教于乐”为策展三大核心理念,以“彭水、郁山、苗族”为三大基本内容,打造了与学校特色紧密结合的、与时俱进的“彭水、郁山、苗族”历史文化讲习所。团队在走访过程中体验了解苗家服饰、饮食、居住、节令、歌舞、手工艺、医药等,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凝聚力,体会少数民族文化魅力,在交流走访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增添了一抹青春靓色。

(实践团老师及成员在彭水文管所与馆长交流)

(实践团成员在鞍子镇小学支教)

赴西藏拉萨市调研普通话推广情况实践团成员在暑期深入拉萨市开展调研。在与当地民众友好交流过程中,实践团紧扣“民族团结”主题,深入调研拉萨市人民的普通话普及、接受和掌握程度,了解到各地区间不同的语言带来交流上的不便,感受到了边疆各民族儿女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同时也深刻领会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

3599F

(实践团成员采访游客以及当地居民)

(实践团成员合照)

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元堡乡调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实践团也在暑期深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元堡乡民族基层地区进行普通话推广实践。团队成员采取线下形式,面对面地同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围绕“推广普通话,通达华夏情”这一主题展开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研及推广。各成员积极实践,进行了手抄报绘制、经典故事诵读等多项宣传活动,充分调动了元堡乡土家族、苗族人民对于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成员们也感受到了各民族儿女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力求通过普通话的推广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践团成员进行活动策划)

(实践团成员进行推广普通话宣讲)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教院学子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调研国情民情,感受民族风情;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在奋斗中砥砺前行。实践永不停止,收获还在路上,我们头顶艳阳,满怀希望,相约于此,志在远方。


本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