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19:00—22:30,中央民族大学荣休教授、西藏民族大学银龄教授滕星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533会议室作题为“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的学术讲座,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院校师生共300余人参加。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夏仕武教授主持。
滕星教授围绕选题、选题的缘起、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理论框架、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对策、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反思、结语等部分展开讲座。
一是研究选题问题。滕星教授指出,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选题宜小不宜大,应当小题大做,并结合个人经历、个人兴趣、研究条件等思考选题缘起,思考“我为什么选”“这个题我能做吗”“这个题大不大”“这个题有什么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文献综述问题。滕星教授就文献检索方法、文献陈述方式、文献述评范围等问题进行细致地讲解。文献检索有五大路径:数据库检索、引文检索、社交平台检索、学术搜索引擎、文献推荐系统。文献检索方式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法、综合查法。对于文献要穷尽,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提炼,不要开中药铺式的列举。对于文献评述要抓住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阐述:前人在该研究领域作了哪几类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本研究准备填补什么空白,如在理论上、方法上或新的材料使用上有所创新,为本课题研究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
三是理论框架与理论视角问题。理论框架的确定有两种方式:其一,从经验和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即扎根理论的范式;其二,从前人已有的理论中选择适切性强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的开展提供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视角。滕星教授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与乡土教材研究”为例,指出做田野调查前要掌握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七种经济文化类型和混合经济文化类型,是田野调查顺利开展的基础,强调了理论基础的必要性。
四是研究方法问题。其一,定性研究方法。滕星教授以人类学为例,指出人类学定性研究的三个看家法宝:田野工作、民族志撰写和理论阐释。与社会学的宏大叙事不同,人类学倾向于做个案研究,并以利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中的钟摆理论为例,阐述了如何以小社会反映大社会的问题。要进行整体性与比较性研究,把个案研究事实放到当地大的文化背景中去阐释,要进行跨文化比较。要采取主客位研究方法,既呈现当地人的看法又呈现研究者的观点。田野调查时访谈提纲的设计要遵循“五个W”和“一个H”原则,要反复问自己:问什么?去哪儿问?问谁?为什么问这些问题?什么时间问?怎么问?人类学研究方法有四大具体技术:访谈(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体验(与当地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反思(研究者对自己以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其二,定量研究方法,滕星教授就设计问卷、发放问卷、SPSS统计分析等进行了阐述。
五是研究内容问题。滕星教授对各章节撰写逻辑、思路、时间安排等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指明了方向。
随后,滕星教授与线上线下的同学们进行了“提问-回答”的互动交流,现场答疑解惑。夏仕武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简要总结。他提醒同学们要抓住四个要点:一是问题意识。所有的研究都要针对现实问题并结合自己条件和学术兴趣来确定最终的研究主题。二是理论视角。好的研究一定要有理论视角贯穿研究的始终。三是方法技术。要结合自己的选题来确定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的方法技术。四是策略技巧。要发挥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技巧让调研对象配合调研。
本次讲座聚焦开题报告撰写主题,内容详实,案例丰富,针对性强。滕星教授通过丰富的经验和生动的案例,为广大师生全方位阐述了如何利用人类学研究范式开展高质量的教育研究,让聆听讲座的师生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