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依托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以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为研学基地,开展了“蒙藏情牵石榴籽,团结共谱新华章”——2025年世界博物馆日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主题研学活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达延俊、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红亮、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文会出席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以蒙藏学校旧址丰富的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结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特色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的学情实际,以大学生为主导,小学生为主体,馆校合作,家校共育,联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研究设计了“探访蒙藏——石榴红研学手册”和“五个一”精品研学路线。在参观讲解的基础上,大学生带领小学生与家长共同组成研学团,组队合作开展“小记者团”探访蒙藏历史上的八个“第一”、情景短剧演绎“大枣树下的誓言”、锦旗观察站了解“中央民族访问团民族团结旗帜”背后的故事、人物寻宝探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的模范人物、手工编织“同心结”领悟“五个共同”的深厚情感,并通过场馆仪式教育,激励大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寓教于乐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各族青少年心田,实现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融会贯通与共同成长。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持续探索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在平台搭建、资源联动、工作机制、品牌活动、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优化,取得育人实效。未来,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首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博物馆、社会、大中小学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生态作用,链接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桥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活动感悟
同蒙藏学校旧址的缘分始于2024年9月,我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讲解志愿者。从东西两院的历史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剪纸作品,寒来暑往,大枣树早已苍翠成荫,我也能够做到自信、自豪地与观众对话。带着60余小时志愿积淀出的所学所感,我回到学校,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副书记肩负着青年培养的责任,于是在老师指导下尝试构建“五个一”思政课程,把蒙藏学校旧址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入党教育,有同学和我说“这是第一次从讲解员的视角来看蒙藏学校旧址,那些不为人知的人物细节更让人热泪盈眶”。在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这些青年们和民附丰实的少年们大手牵小手探访蒙藏学校旧址,这何尝不是一种念念不忘。这门课程生于斯长于斯,同蒙藏学校枝脉相连,恰如设计过程所愿——一颗象征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石榴种子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新青年深耕理论与俯首实践的百年回响。我愿将继续扮演好蒙藏学校新青年的角色,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百年故事,在千人耳畔轻响成韵、于万里山河铺展成歌!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北京蒙藏学校旧址新青年志愿者:邹思锦
通过今天的研学活动,我才真正明白:蒙藏学校旧址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树叶,都藏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密码。我们在专题展厅化身为 “小小记者团,在大枣树景观区,我们闭眼聆听 “古树故事会”;当我们模拟访问团赠旗场景,说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时,展厅里响起的掌声,就像石榴花绽放的声音 —— 热烈、温暖,充满力量;在会议室的创意工坊,我们亲手编织 “石榴籽同心结”;这些研学情景都让我难忘。以此次研学为启发,我们要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使者,让蒙藏学校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结出更甜美的石榴果!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张茹诗怡